罗伯特·波义耳的观察 (约1671年):
在1670年代(具体常记载为1671年),波义耳进行了一系列实验,将强酸倒在金属上。
他敏锐地观察到反应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可燃的气体。这种气体燃烧时会产生火焰。
然而,受限于当时的科学认知(特别是燃素说占主导地位),波义耳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化学元素。他和同时代的人倾向于认为这种气体是金属释放出的某种形式的“燃素”或者是一种被酸从金属中释放出的可燃性空气。
亨利·卡文迪许的研究 (1766年):
大约一个世纪后,英国科学家亨利·卡文迪许对波义耳观察到的这种气体进行了更系统、更定量的研究。
他在1766年发表论文,详细描述了这种气体的性质,证明它与空气不同,密度更低,并且燃烧后会产生水。他称其为“易燃空气”。
卡文迪许的工作为识别这种气体是一种独特的物质奠定了基础。
安托万-洛朗·拉瓦锡的命名 (1783年):
法国化学家安托万-洛朗·拉瓦锡是推翻燃素说、建立现代化学体系的关键人物。
他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,并准确地认识到这种气体燃烧后产生水是其最根本的特性。
在1783年,拉瓦锡正式将这种气体命名为“hydrogène”。
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语:
hydro-
(ὕδωρ / hydor) - 意为“水”
-gène
(-γενής / -genes) - 意为“产生者”、“形成者”
因此,“Hydrogen” (氢) 直译就是“成水元素”或“水之源”,完美地体现了其燃烧产生水的特性。